國內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創立之初銷量很好的品牌,卻往往在短時間內突然消失,蹤影全無。 本來口碑很好的産品爲何會在短期內質量大跌、失去信譽? 北京城市排水集團總經理楊向平認爲,其原因是:個人聰明程度太高,不遵守規範的行爲時常發生,導致産品質量下降。 近日,在參加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時,楊向平表示,通過這十幾年的引進、改進、消化、開發,國內汙水處理設備廠已基本可以爲國內汙水處理廠提供全套的設備,並達到可用的水平,部分設備接近了國際水平。“但是我們的單項設備同國外相比還是有差距。”楊向平說,“特別是隨著工藝的不斷變化、發展,隨著國家對水環境要求越來越高,這個差距就越明顯。”他認爲,我國的産品質量意識仍需提高。 從形似到神似有多遠? 上世紀80年代,螺旋泵是國內現代化水平極高的一款設備,業界爲此投入了很多力量進行技術開發。但是楊向平到英國一家企業參觀時發現,他們的工人調螺旋泵的方法就是用扳手一點一點撬動,使之達到很高的精度。“沒想到人家的制作手段如此原始,如果用這種方法,國內也能做。”楊向平回憶道,“但是人家的制作精度又極高。” 還有一次,在組裝鏟車掘鎬時,由于鏟車尚未到貨,中方管理人員爲節省時間,打算先把刀片安裝到車鬥上,等鏟車來了再把裝好刀片的鬥安裝到鏟車上。但是德國公司的工作人員堅決不同意,因爲按照規定,應該先把鬥安裝到鏟車上,然後再安裝刀片。 “其實按照我們的程序表面上也看不出來有什麽區別,但是他們就是這麽嚴格。”楊向平說,“今天我們的質量意識和質量文化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國外相比還是有差距。咱們往往個人聰明程度很高,做出來一個産品是好的,但是質量意識不嚴格,做多了就可能變成各種各樣的。這也是爲什麽我們很多産品剛開始沒有問題,一旦俏了以後數量多了質量就下來了。” 楊向平回顧了我國汙水處理設備的發展:20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汙水處理廠很少,裝備很簡單,主要依靠國有企業生産;20世紀後期有了快速發展,全國汙水處理能力達到60%以上,國家投入的2000多億元中有400多億元投給了設備;20世紀90年代以後,國內汙水處理廠開始大規模建設,設備也在改進,但是整體裝備水平仍然很低;再後來,引進了國外的一些設備,對我國汙水處理行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也推動了我國汙水處理設備企業的發展;2000年左右,國內的環保企業參與進來,汙水處理設備的裝備的水平、産品品種、市場的供應和銜接等都有了很大改進。但如今,我國的單項設備同國外相比仍有差距,並且要求越高,差距就越明顯。 “我個人認爲我們的制作技術並不差。”楊向平說,“就是質量概念差,另外整體工業水平有差距,有些東西形似,但是用起來就差遠了。裝備的水平最後反映到汙水處理的水平——人家的設備幾年不壞,我們的三天兩頭壞,我們的汙水處理廠最慘的時候,設備平均一個月修一次。” 多次跟國外企業接觸後,楊向平發現,國外任何一家企業,即使規模很小、員工很少,但是都有專門的設備驗收、制造廠家考察等環節;在機件制造中,如發現與標准存在即使非常細小的誤差,也會馬上報廢重新生産。“看看我們國內的企業,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我們的裝備、用地、研發、設計等狀況與國外企業相比都不遜色。但是,人家生産出來的東西品質就是非常高。” 另外,楊向平指出,項目運作中存在的一些短視行爲導致了市場的不規範。他表示,國內一些投資方、設備供應方爲獲取項目,惡意降價、不顧質量,爲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只有在嚴守質量標准的前提下,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持續開發能力最應提高 北京近年來夏季雨水充足,北京市特地安排了8支應急搶險排水隊伍。但在實際搶險時,卻只有北京城市排水集團一支隊伍的水泵能用。 原來,搶險時需要功率大的水泵,但一般功率較大的泵體積也較大,無法進入下水管道中使用。而北京城市排水集團的水泵是專門從一家國外公司訂購的,這家公司根據北京的實際情況開發出了大功率且形狀呈細長形的水泵,能進入管道中工作。 “所以雖然很貴,我們也只能買。”楊向平說。他認爲,我國的設備生産企業也應該緊緊圍繞著環境、行業的變化,更加關注行業發展趨勢、理解行業需求,不斷開發出新産品。 “比如這幾年雨水多,南方、北方,包括國外都經常下暴雨,往往就把城市都給淹了,那麽管網的養護、維修、裝備就是一個新的需求。”楊向平又舉例說,以前的汙水處理廠都建在城市周邊,現在老百姓不樂意了,因此將來的汙水處理廠可能要封閉起來,或增加除臭,低噪音的設備。 對于農村的汙水處理廠,楊向平表示,幾百萬的裝備農民掏不起錢,持續不下去了,必須開發新型的、適合農村特點的項目。 據介紹,美國有約18000個汙水處理廠,其中大部分是4000噸甚至400噸以下的中小型汙水處理廠,而我國800多座汙水處理廠基本都是大型的。楊向平表示,我國今後的發展趨勢可能就是建小型汙水處理廠,如果和美國的規模比,我們國內起碼要建近萬座的小型汙水處理廠,因此裝備也相應需要變化,這樣的汙水處理技術今後可能是國內環保設備開發的重頭戲。 對于瞬息萬變的市場和行業變化,楊向平指出,我國持續開發設備功能和市場這方面做得不夠。“國外一個産品後面跟著就是一個系列,而我們做了一個産品,可能就想不到下一步。實際上市場在不斷變化,市場也在不斷深化,客戶的需求在不斷多樣化,一個産品出來之後應該繼續去研發系列産品。” 楊向平表示,我國在不斷引進人才的同時,也應該引進國外一些有新意的産品。“比如日本原創的東西不多,就把西方新開發的一些觀念、産品、技術很快做成高品質的産品,市場占有量很大。我們國內的行業也應該這麽做。但同時要在做好原有設備的基礎上,注意新産品、新性能、新工藝的開發,加強對行業的理解,爲行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汙水處理裝備,裝備的提高反過來也能推動汙水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
新農村汙水處理設備,微動力汙水處理設備,農村成套汙水處理設備,小區汙水處理設備,好用耐用運行費用低汙水處理設備,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農村地埋式汙水處理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