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汙水如何處理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國內掀起了新農村建設的熱潮。具有戰略高度的“新農村建設”已經將農村及村鎮地區的給排水問題提上了日程。傳統意義上的村鎮概念是指鄉村和集鎮的集合,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的發展,村鎮地區的生活汙染成爲面源汙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村鎮基本情況,分析總結村鎮汙水特點,探討村鎮汙水治理的適用工藝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1村鎮特點
1.1村鎮定義一般集鎮指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經縣級人民政府確認由集市發展而成的作爲農村一定區域經濟、文化和生活服務中心的非建制鎮,建制鎮指國家按行政建制設立的鎮。村有自然村落和行政村的區別,自然村及行政村人口較少且居住分散;集鎮及建制鎮有一定的人口、工業、商業的聚集規模,是當地農村、社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具有較強的輻射能力;而縣城城關鎮人口聚集規模大,汙水排放量及特點與城市汙水相似。根據汙水排放特點,該文中村鎮主要指建制鎮(鄉)駐地及集鎮而不含村及縣城城關鎮。
1.2村鎮特點村鎮的類型複雜,大體包括綜合服務型、工業型、商業型、交通樞紐型、礦業聚落型、漁港型、邊貿型、風景區旅遊型等。根據住房與城鄉建設部(2007年城市、縣城和村鎮建設統計公報》,截至2007年末,全國共有建制鎮19249個、鄉15120個。衆多的村鎮作爲社會組織機體的細胞和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的複合系統中的基礎單元,其生存形式與發展態勢都是至關重要的。
1.3村鎮汙水特點
1.3.1水量小。村鎮工業化發展水平較低,大多數村鎮排放汙水主要是居民、商業、餐飲業的生活汙水及小型工業企業的生産廢水,總水量小,汙水水質以生活汙水爲主,易生化處理。根據有關調研統計p。,2007年我國大部分小村鎮鎮區人.口規模爲2500~10000人,平均人口規模在8300人左右,其中很多建制鎮的非農業人口在2000人以下,根據村鎮的人口規模、自來水的普及率和工農業發展的結構與水平,依據相應的用水量指標推算,大多數建制鎮的汙水量爲l000~2000m3/d,考慮各地村鎮發展程度有較大不同,村鎮級汙水排放及處理規模主要在l000—5000m3/d。而小城鎮的汙水處理工程則還處于起步階段,小城鎮汙水處理率不足l%。
1.3.2水量水質變化大。由于承擔的排水面積小.汙水量也較小,每天不同時段的水質水量變化較大。且比較集中;特別是早、中、晚集中做飯時間,汙水量達到高峰.是平時汙水排放量的2—3倍;同時村鎮居民生活作息時間的一致性和鄉鎮企業生産的間歇性。使用水量變化系數遠遠大于城市值。小城鎮日用水量變化系數可取1.5—2.5,時變化系數可取2.4-4.0"o。另外,水質水量常由某種特定的産業或排水 決定,不少小城鎮含有相當份量的畜禽養殖廢水;此外。農村排水系統很不完善,更沒有經過合理的規劃,雨汙混排,受雨季影響。水量變化系數較大。
1.3.3汙水收集困難。由于曆史原因,我國大多數小城鎮都缺乏科學規劃.地形複雜.居住分散,道路狹窄.路網不全,各種用地布局不合理;鎮區汙水收集系統不完善,排水系統大多采用雨汙合流排水體制‘“。村鎮中心區一般建有合流管道,經濟條件較差區域還有采用街道邊溝加蓋板的排水渠系。在村鎮的邊緣地區,還有相當地域采用散排的方式排放汙水及雨水。此外,由于管網建設質量差,有些建在河道旁或河道底部,漏水嚴重,雨季大量雨水進入汙水管網,平時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區滲入大量雨水,造成汙水量過大,汙水中COD和BOD汙染物濃度過低,極大地降低了汙水處理設施的運行效益。
2村鎮汙水處理要求
根據村鎮特點及村鎮汙水特點,村鎮汙水處理技術與城市汙水處理有較大的不同。
2.1低建設及運行費用村鎮地區一般經濟不發達。村鎮供水排水設施建設與運營缺乏可靠的資金來源是阻礙村鎮水汙染治理的一大難題H]。由于村鎮汙水處理規模小,多爲l000—5000m3/d,造成單位汙水量工程建設費及運行費用過高;實踐證明:工藝再簡單,操作管理再方便的汙水處理站,也需要動力消耗,需要一定的運行管護經費和定期大修資金。合理的選擇建設及運行費用低的汙水處理工藝技術對村鎮汙水處理的正常運行具有重要的意義。
2.2低運行管理及技術要求目前我國村鎮汙水處理站主要由村民管理,勞動力素質較低,維護管理技術人員及運行管理經驗嚴重缺乏,信息、交通、分析化驗能力都不能與城市相比一1。所選處理工藝盡量簡易、易于維護管理、可靠程度高、維修工作量少。工藝技術選擇宜采用成熟可靠、穩定性好的處理工藝,能適應較大的水量及水質變化範圍,並盡量減少水處理構築物的系列數。
2.3高汙染物去除效率。出水水質穩定、可靠我國村鎮數量多而分散,村鎮汙水排放水體多爲流量小、流速慢的緩流小溪河流,環境容量小,受納水體對汙染物常常較爲敏感。因此宜采用具有高效而穩定的汙染物去除率的處理工藝。由于村鎮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村鎮汙水處理工藝技術可適當放低建設標准的要求,但應防止片面強調村鎮的特殊性而因陋就簡,給工程造成隱患。汙水處理工藝宜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擇針對性強、技術成熟、投資合理、運行安全可靠、管理簡單、維護量低、運行費用低的工藝技術。
3城鎮汙水適用工藝技術
3.1接觸氧化
3.1.1工藝簡介。接觸氧化法的原理是將某種填料浸沒于水中並在填料表面和填料間的空隙生成膜狀生物汙泥,廢水與其接觸從而得到淨化。在接觸氧化池中,進行強制性曝氣充氧,同時加強廢水與生物膜接觸,起到攪拌與混合的作用。生物接觸氧化是一種介于活性汙泥法和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處理技術,兼具兩者的優點,在中小規模的汙水處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3.1.2工藝特點。①生物接觸氧化法不需要汙泥回流,汙泥不發生膨脹,抵禦沖擊負荷的能力強,受環境凶素影響小。所以,日常管理技術要求低、操作簡便,提高了整個處理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②生物接觸氧化法對氧的利用率比活性汙泥法高3—8倍,可比活性汙泥法減少動力消耗20%一30%。③生物接觸氧化池可采用連續運行,也可間斷運行。當采用間斷運行時,每日間斷數小時,恢複運行lh後,出水水質就可保持穩定。間斷數天,恢複運行1—2d後,出水水質就可保持穩定。間斷數月或更長的時間,恢複運行l~2周後,出水水質就可保持穩定。
3.2滴濾床(高負荷生物濾池)
3.2.1工藝簡介。滴濾床是由土壤淨化原理發展起來的一種普通生物膜處理法,工作原理是汙水長期以滴狀灑在塊狀濾料表面,在汙水流經的表面會形成生物膜。廢水與生物膜接觸,進行固、液相的物質交換,生物膜內的微生物在氧的參與下對有機物進行分解,使廢水得到淨化。同時,生物膜內微生物則不斷生長繁殖。生物膜在載體上的生長過程:當有機廢水流過載體時,水中的懸浮物與微生物被吸附于固相表面上,其中的微生物利用有機廢物而生長繁殖。逐漸在載體表面形成一層黏液狀的生物膜。這層生物膜具有生化活性,又進一步吸附、分解水中的懸浮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汙染物‘7‘引。
3.2.2工藝特點。①采用自然通風,不必進行機械鼓風曝氣,節約大量的動力。②對水量、水質變動有較強的適應性,即使中間停止一段時間供水,對生物膜的淨化功能也不會帶來明顯障礙,系統能迅速啓動。③無泡沫、汙泥膨脹等問題,無需汙泥回流。④出水效果好且水質穩定,操作簡單,維護量小。
3.3氧化溝
3.3.1工藝簡介。氧化溝是活性汙泥法的一種改型,它把連續環式反應池用作生物反應池。混合液在該反應池中以一條閉合式曝氣渠道進行連續循環。氧化溝通常在延時曝氣條件下使用,因爲這時水和固體的停留時間長,有機物質的負荷低,它使用一種帶方向控制的曝氣和攪動裝置,向反應池中的物質傳遞水平速度,從而使被攪動的液體在閉合式曝氣渠道中循環。
3.3.2工藝特點。①處理流程簡單,構築物少,一般情況下可不建初沈池和汙泥消化池,因此基建費用較低,工程費用相當于或低于其他汙水處理技術。②處理效果好且穩定可靠,處理廠能保持合理良好的工作狀態,這主要是因爲它的設計具有較大余地。出水水質不僅可滿足BOD;和SS的排放標准,且可實現脫氮、除磷等深度處理的要求。③采用機械設備少,運行管理十分方便,不要求具有高技術水平的管理人員。④氧化溝汙泥生成量少,且已在氧化溝中得到好氧穩定,不需要設汙泥消化池,因而使汙泥後處理大大簡化,節省運行費用,且便于管理。⑤能承受水量、水質的沖擊負荷。具體參見http://www.lvzeep.com 3.4生態塘
3.4.1工藝簡介。生態塘是以太陽能爲初始能源,通過在塘中種植水生作物,進行水産和水禽養殖,形成人工生態系統。在太陽能(日光輻射提供能量)的推動下,通過生態塘中多條食物鏈的物質遷移、轉化和能量的逐級傳遞、轉化。將進入塘中汙水中的有機汙染物進行降解和轉化,最後不僅去除了汙染物,而且以水生作物、水産的形式作爲資源回收,淨化的汙水也作爲再生水資源予以回收再用,使汙水處理與利用結合起來,實現了汙水處理資源化。生態塘處理系統是實現村鎮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有效工藝。如村鎮附近有可利用的天然養魚塘、天然廢塘等條件,可考慮采用該處理系統。
3.4.2工藝特點。①適合不同的處理規模,基建費用低廉。生態塘系統沒有複雜的機械設備,工程十分簡易,整個系統的基建費用只有常規處理方法的1/3—1/2。②出水水質穩定,回用領域廣。生態塘處理的出水一般可以達到二級排放標准,如果設計了脫氮除磷的功能,出水甚至可以達到三級排放標准。③材料來源廣,就近可得。生態塘系統不需要任何材料,動植物均爲土著種類。④運行費用低。生態塘系統無需額外動力,運行費用只有常規工藝的10%一50%。⑤管理十分簡單。維護容易。設計良好的小型汙水生態塘系統幾乎不用管理與維護。
如果您正找專業處理新農村汙水的企業,具備高新汙水處理技術、生産環保設備的企業,綠澤環保你合適的選擇。
|